当前位置: 首页 > 学校简介 > 华北第一校槐荫公立学堂

华北第一校槐荫公立学堂

2019年12月18日 06:57:25 访问量:2371

五台县东冶镇下辖的槐荫村先人很早就懂得兴办学堂,重视教育,各类英才层出不穷。辛亥革命前后就有赵三成、赵函溪等人东渡日本留学。1912年,村里办起了第一座公立学校;1913年建立了五台县第一座女子学堂;1928年建立了五台县第一座两级小学。开创了五台县办教育的先河,美名传遍全县,被人称为文明村,特别是创立女子学堂,这是五台县历史上破天荒的事件,村内女子纷纷入学,临村上下羡慕不已。女生毕业后有的考入女高继续深造,有的进入社会,任教于各地。受过教育的槐荫村女子出入办事落落大方,文雅高洁,深受民众赞誉,为此当地人民编有顺口溜赞之“东冶的馍馍,大兴的糕,槐荫的姑娘不用挑。”

槐荫春绿


槐荫村背靠龙山,前临滹沱河、小银河,二水合流,风景奇秀,气候温和湿润,海拔740米,春天来的特别早,被誉为“槐荫春绿”:“邻近村庄仍褐黄,堂前槐树绿荫凉。寒冬过后观新色,缕缕春风入扇窗。”整个村庄坐北向南,地形狭长,东西长达4公里,村民院落分布在高岗深沟之中,其间有明清建筑的院落多处,文物古迹多处,特别是村中间坐落着1934年就建成的学校,学校随地形高低分为五层,七个院落,布局高低相间,错落有致,是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。


槐荫学校位于县西南的东冶镇槐荫村,背依龙山,面临滹沱河,是一所建筑古朴、历史悠久的文明古校。1912年,赵三成、赵函溪等几位留日归国学生将村里文昌庙中的泥塑神像拆除,经过整修改进,办起槐荫村第一所学校“槐荫公立学堂”。1926年与村中创办的五台县第一所女子学校合并为“槐荫小学校”。


槐荫学校

槐荫村坐落在五台山西南脚下,从东村到西村长四五里,村前杨柳成荫,村后梨果满岗,它背靠龙山,面向文山,滹沱河自西向东在村南流过,小银河由北向南注入滹沱河,公路如带横跨村前,村人因势建宅,居住在高低深浅不同的沟梁之中。为了引水灌溉,先人穿村修筑了一条2公里的水渠,临门挨户就出现了许多小木桥,故有“九沟十八垴,七十二座板板桥”之说。


赵承绶司令

1934年,阎锡山的骑兵司令赵承绶,为了改善槐荫村中小学条件,自己出资4万大洋,将寺庙彻底拆除,在原址上建起一座新型学校。 学校依山而建,高低错落,共七个院落,十三个教室,一座大礼堂,还配备有操场、图书室、实验室等,设施十分齐全。整个学校建筑雕梁画柱,楼亭榭阁,雄伟壮丽,时有“华北第一校”的美称。学校定名为“槐荫村两级小学校”。当时校匾是用汉白玉做成的,悬挂在学校的正门洞顶中间,但现在的“槐荫学校”大理石校匾是2005年学校和槐荫村委重新制作的。

学校旧址

学校正门洞背面上方那里曾有赵承绶亲笔题写的“勤勉恒健”的汉白玉题字,可惜在文革时期遭到毁坏。但这四个字从建校到现在一直作为槐荫学校的校训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槐荫人。学习勤奋努力,做事认真积极,心态健康阳光,不惧困难,不怕劳累,有恒心有毅力,自强不息,刚健有为。教室的门窗设计,采光特别好,通道、教室地面全都采用德国进口水泥,经过这么多年仍然光滑无损。教室里面的取暖,采用当时最先进的设施——壁炉。走廊两边的排水全部是隐藏水道,并且到现在排水功能还很好。

图书馆

学校东面的建筑,是槐荫学校,也是槐荫村的标志性建筑,叫“文昌阁”,它不是供奉神位的地方,而是当时的藏书阁(图书室)。

赵承绶当时修建学校时,考虑到建筑的左右对称,准备在西边也建造一座与东边一样的阁楼,可惜没与房主协商成功,留下了遗憾。


学校礼堂

学校的正中有一座大礼堂,是当时师生举行大型庆典的地方,里面可容纳三、四百人。大礼堂门前的四根廊柱下面,原来有四个石鼓底座,几年前的正月里,被不法分子盗走,后来犯罪分子被抓获,石鼓却没有找回来。

抗日战争前,赵承绶以六七万元支援家乡槐荫村建设。主要项目是:在原有基础上扩建了一所规模不小的两级小学,购置图书仪器,出高薪聘任有办学经验的校长和优秀教师;贫寒学生免费上学,学习成绩优良者有奖学金,修建了“承志”医院,村人免费就医,强令村人吸鸦片烟者戒烟,组织供销社,设立纺织厂,提倡植树种棉,从外地引进苹果树苗,免费发给,每株另给奖励金一元;修溶水渠,打自流水井一眼,源泉至今不息。赵援助家乡的建设工程直到抗战开始,尚未全部竣工。他修建的校舍,解放后除槐荫本村学校占用部分外,五台县办了一所高级中学。在当时不要说是晋北,就是全国来说也是一流的小学,使人赞叹,时至今日虽经七十余年的风雨,学校依然英姿傲立,光彩照人,新学校的建立为槐荫村的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,而赵承绶兴学重教的义举也广受赞颂,传誉至今。正是槐荫村的尊师重教,文明尚学的作风,才使得优秀杰出人才层出不穷。


槐荫村色

解放后,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,槐荫村师生利用优越的学校环境,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有用人才,教育质量及村风校风一直排列在五台前茅,郑金水、王银池老师还给槐荫村编有村歌“槐荫村,好地方,滹沱河水绕村南,五台八景,槐荫村色,二州五县美名扬……。”总之,槐荫是文明美丽的,而槐荫小学就是镶嵌在她身上的一颗耀眼夺目的宝珠。

李力安获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


如今槐荫中学依山傍水,交通便利,忻台旅游线从此通过。该校创办于1952年,几经变迁,三易其名。1962年,在时任山西省委副书记王大任的亲自关注下,政府拨款16万元,在原有基础上,对学校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和扩建。槐荫中学就此发展起来,这段历史,为槐荫村留下了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。槐荫学校从建校以来,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一大批优秀杰出人才。其中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秘书长李力安,原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主任赵鹏飞,原中国地质科学院第一副院长兼党委书记朱效成,原总参气象局副局长赵元普,原山西省副省长赵军,原国家对外经济联络部副部长程飞等就是从这所学校走出去的。


槐荫中学文科合影


槐荫中学是五台县三所公办高中之一,建校以来,为社会培养了1万多名合格毕业生,其中有2300人步入了大学校门,并有三百多人获得硕士、博士学位。槐荫中学座落在风景秀丽、文化经济发达的三晋名村:五台县东冶镇槐荫村,现有34个教学班,在校学生2300余人。有教职工160多名,其中,高级教师有20人,中级教师41人。市级教学能手7人,更有县级教学能手21人,县级模范老师26人。教师平均年龄35岁,本科学历占90%。学校占地118亩,拥有现代化教学楼两座,标准教室60个,理、化、生实验室,计算机教室,多媒体教室、阅览室,美术室,音乐室齐全。有一流的学生公寓楼两栋,20亩高标准运动场一个。先进的设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现代素质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。学校秉承“严谨、求是、勤奋、进取”的优良校风,重视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、身体心理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。学校先后获得忻州市教育局“德育达标学校”、五台县政府“高考达线红旗单位”、山西省教育厅“教科研先进集体”、山西省社会事务调查中心“公众办学满意单位”等荣誉称号。


槐荫中学校史

近几年来,新一届校领导班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,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,学校步入了改革发展的快车道,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。为社会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,先后获得忻州市教育局授予的“德育达标学校”、省教育厅授予的“教科研先进集体”、省社会事务调查中心颁发的“公众办学满意单位”等荣誉称号。2007年,该校理二班19岁的赵鑫,又以633分的优异成绩,夺得五台县高考理科第一名。据其班主任杨顶柱老师(担任数学教师)介绍,赵鑫的分数超过了南开大学录取分数线7分、北京科技大学录取分数线27分,是近年来教学质量迅速提高中的又一次实力展示。这在当地引起了轰动,大家都说,槐荫中学的学风正气,教师过硬。现在,有许多家长争着把孩子往该校送。


学校自创办以来,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,也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。槐荫学校历经近八十年的风雨,现在依然英姿傲立,光彩照人。赵承绶兴学重教的义举至今仍受到家乡人们的赞颂。

槐荫村志

改革开放以来,继承先辈遗志,拨乱反正,实事求是,蔚然成风,编志修谱逐渐兴隆。1993年经山西省政府批准,《槐荫村志》正式列入《山西省重点乡镇村志》系列。编修过程中李力安、朱效成、赵鹏飞、程飞和槐荫村的赵叔虹、赵文义、赵羡普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。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,主编赵培成易其稿从筹划到完稿,历经十几年时间,《槐荫村志》终于在二十世纪末正式出版。它的出版是山西省政府计划、出资、组织编修的以村为单位的地方志,屈指可数,意义重大。


绥远抗战当中赵承绶等中方将领


报刊刊登的绥远抗战将士当中的赵承绶

赵承绶(1891年—1966年),字印甫,山西省五台县槐荫村人,其父赵长庚,子星西,前清附生、候铨训导,以教书为业。赵幼年随父课读,十四岁就学本县创办最早的郭家寨文西学堂。曾任晋绥军骑兵司令,军长、抗战时任晋绥军第七集团军总司令、太原绥靖公署野战军总司令等职。1928年阎锡山让赵承绶担任骑兵司令,长达10年之久。1936年赵承绶又襄助傅作义策划百灵庙战役并大获全胜。绥远抗战一振全国士气,傅作义将军因此而享誉海内外,赵承绶也因绥远抗日有功,获颁二等宝鼎勋章。1939年赵承绶升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兼任山西省政府第二行署主任。赵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驻地陕西省宜川县秋林镇返晋西北时,取道陕北,宿于延安以东不远的一个山村内。中共中央得知后,立即派人将他接到延安,并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会,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1946年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全面爆发。赵承绶被阎锡山任命为太原绥靖公署野战军总司令。1948年5月解放军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进击晋中。7月,赵承绶向解放军投降。随后,曾动员阎军第七十一师和第八总队起义。以勇悍闻名,晋中战役败给幼年好友徐向前,被俘后真心悔改,致力于和平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赵承绶任中央水利电力部参事室参事,山西省政协委员。1966年10月1日,他病故于北京。

从明清至今,槐荫代代有名人。早在五百多年的明朝就有四世祖赵时林担任过南京户部侍郎,九世祖赵稽古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。到了清代更是人才济济,村里举人、进士、太学生、庠生、贡生就有160人之多,其中许多人被朝廷委以重任,一时众多豪杰相聚,衣锦还乡者络绎不绝。据《槐荫村志》记述,“槐荫村自新石器时代便有人类聚落,明朝洪武年开始,赵氏始祖伯英公从朔州马邑迁来五台,定居槐荫,以务农为主,勤俭持家,逐渐成为五台望族”。赵氏家族繁衍至今,已有六百余年,传二十五世,为槐荫村主要氏族,外乡称槐荫为赵姓一家村。由此可见,槐荫的近现代的教育非常有名。村里现代高中就有两所。村东面的名为槐荫中学,毗连小银河桥。村西面有五台实验中学,紧邻济胜桥;正如当地人骄傲地说,普天下村庄这么多,若论教育,还没有哪个村镇能有这么发达的教育,槐荫是唯一的。每年都会有大量的中外游客慕名到五台徐帅故居等地参观,旅游大巴大多都要途经槐荫,它不仅仅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大村演变为远近闻名的启蒙教育村庄,故而史上人杰辈出,可见只有重视教育,才能培育出大批人才,荫泽后世,造福一方。


注释:赵鹏飞(1911.02——2009.12),男,山西省五台县人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赵鹏飞同志曾任五定(五台、定襄)中心区委委员。抗日战争初期历任山西省五台县四区区委书记、县委宣传部部长、代理县委书记。1939年3月赴延安并进入中央党校学习。1941年5月返回五台县后,历任五台县县委副书记、书记,北岳二地委宣传部部长、专署专员。中国共产党党员,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党组成员、检察委员会委员、办公厅主任,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。离休干部(享受副部长级待遇、部长级医疗待遇)。


李力安 (1920年7月-- )男, 山西五台人。1935年入党。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。1937年参加牺盟会。任五台县委宣传部部长,盂县县委副书记,晋察冀2地委敌工部部长,冀察2地委组织部部长,两郧地委副书记。建国后,任安康地委副书记,中央组织部处长。1958年任黑龙江省委书记处书记。1973年4月任黑龙江省委书记。1981年10月任省委第2书记,哈尔滨市委第1书记。1982年7月任省委书记。5届全国人大代表。中共12届中央委员,13届中顾委委员。2015年9月2日,李力安荣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。



作者简介:胡立成,笔名虹雨,五台县东峪村人,医教世家之后。文化传媒人,品牌创意人,抗战红色文化传承人,乡土文化宣传人。北京市写作学会会员、国际摄影协会会员、文字友情新媒体总编、中国网特约编辑、《旅游作家》专栏作家、山西新闻网慢游山西专栏作者、国际摄影杂志记者等。曾多次在全国刊物上发表并获奖。 邮箱:879921****@qq.com


文化主张:文化必须以实践为主,以博览群书,以体验生活,文化乃民族之精魂,文化乃祖国之瑰宝,文化乃世界之大成。


编辑:白旭飞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搜索框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五台县槐荫中学 特此声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