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向山里娃 谱写“四部曲” 助力乡村振兴
沿着忻台旅游线,走进五台县东冶镇槐荫中学。一眼看到的是:一幢幢教学楼、办公楼、学生公寓楼随山势而建鳞次栉比;一个个文化活动室、体育广场、文艺演练舞台溢光流彩;一批批毕业学生走出校门升学深造、走上工作岗位,将青春献给社会。短短的4年,学校由20个班增加到25班;学生由810人增加到1180人。高考成绩连年飘红,二本以上达线生由8人增加到26人,増长率达325 %。学校以“面向山里娃、谱写‘四部曲’、助力乡村振兴”为办学方向,走出了一条“一年打基础、二年见成效、三年大变样、四年连翻番”的成功之路,为农村山里娃谱写出了一首扣人心弦的“四部曲”。
一、面对现状,冷静分析“疾症”根源,竭力寻找“破冰解冻”的办学新途径。
五台县槐荫中学创办于1952年,70余年的发展几经沉浮、几度沧桑,终于走到了2020年。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年月;也是一个华丽转身的时段;更是一个继往开来、破茧成蝶、彩蝶翻飞的好时侯。在县委县政府、县教育科技局的关怀下,槐荫中学新一届领导班子诞生了。以党支部为核心,在校党员为骨干,组建了一个找问题、找疾症、找根源、寻找“破冰解冻”办学新途径的“三找一寻”教研组。几十个不眠之夜灯光不息,苦苦思索。大家一致认为:首先要从办学理念入手,寻找-条行之有效的办学之路,总结得失、经验,以此寻找出特色办学的内在规律。做为学校党支部书记的高钧,终于一锤定音:要以文化立校、管理强校、艺体兴校为指导,面向农村,为山里娃敞开校门,一心一意助力乡村振兴。并进一步提出了“文化是魂、管理是根、特色是翼、助农是方向”的办学新思想、新理念。在高中林立的教育领域,剑走偏锋,独竖一帜。
二、对症下药,文风吹出校园丰采,浓墨绘画基础设施建设新图景。
当2020年的新年钟声敲响时,一场别开生面的新年晚会拉开了帷幕,师生们纵情歌唱、翩翩起舞,一扫往年沉闷的校园气氛,以此激活了师生们展示个人才艺的热情,喷薄岀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。从那时起,学校成立了创卫办公室,彻底清除了校园内垃圾,多次组织师生对校园内围墙精心美化,让原本空白的墙壁变得生机盎然,焕然一新,使整个校园充满了浓浓的文化气息,形成了一墙一文化、一墙一创意、一墙一风景。又将教学楼、办公楼、宿舍楼整修一新。学校增设了LED多功能显示屏、设置了宣传栏,在教室、走廊、墙壁上悬挂了名人画像,在宣传橱窗张贴科教、卫生、党建宣传等内容,多渠道、深层次营造出一种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,使整个校园弥漫着文化气息和浓浓的读书味。在梧桐广场傍,一排生机勃勃的梧桐树婆娑起舞,象征着“校有梧桐树、育得凤凰飞”。并建起了大坡文化长廊、艺体运动场、孔子广场、升旗台等。教学楼里安装了触摸式多功能一体机34台,智慧黑板10块,校园网络实现全覆盖,127台监控为校园安全系上了“保险带”。又新添宿舍床铺1200支,167套食堂餐桌凳椅焕然一新。在25000平方米的校园内,硬化校园3200平方米,新增乔木、灌木、草坪1300平方米。4年间共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20万元,使往日陈旧的校园换上了靓丽的新妆,一展现代化山区教育的丰釆。
三、教学教改,“龙山文苑”独竖一帜,科学谋划创优争先、绩优绩佳新机制。
槐荫中学创建了“龙山文苑”艺体生特训中心,建筑总面积3000平米,能同时满足500名特长生进行高考训练。在同类型山区高中里,可谓省内少有,市内罕见,独竖一帜,由省内知名高考艺体类特训机构常驻培训,开展了高考艺体类专业化、系统化特训培养。现已开设高考专业课十余类,主要有美术、声乐、舞蹈、书画、播音主持、影视编导、空中乘务等。学校又以“龙山文苑”艺体类特色教育基地为抓手,积极探索出多种育人模式,实现了学校教育多元化。打造了分层分类培养模式。文化课底功深厚的学生进“强化培优”班,该班开设高中全课程,按国家高考标准进行强化训练,班级学生数不超40人,目标是三年后达大类一、二本分数线。又开设了日语、英语班教学,给学生开辟了另一条新的高考升学途径。具体实施了托底培优工程,采取一生一策、分类承包、培优促尖的教学方式,打破了班级间的障碍,对学生发展进行跟踪,推行教师“一对一辅优”。学校要求青年教师讲“汇报课”,骨干教师讲“树标课”,优秀教师讲“示范课”,每位教师都要上好“常态课”,积极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,切实提高课堂质量,推进课堂教学改革。
常言说:教学改革的基础是教师队伍。学校教职员工已增加到128名。其中,有国家高级教师34名,国家一级教师56名,硕士研究生5名,省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5名,市县级模范教师、教学能手、学科带头人、优秀班主任13名。学校倡导“教师发展学校”的管理理念,制定了《槐荫中学教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》,完善了教师考评制度和激励机制。2023年参加高考学生241人,二本以上达线26人,其中一本5名,达线率11%。
四、找准定位,以德育人献爱心,教育帮扶服务乡村振兴走新路。
槐荫中学位于槐荫村,担负着东冶地区二乡一镇及周边近百个行政村的农村学生教育任务,是典型的农村中学,每年招来的学生88%来源于偏远乡村。其中,40%的学生家庭缺少父母慈爱。有的父母在外打工,由爷爷奶奶留家照顾。还有的是父母离异跟着单亲生活;父母残疾或长期卧病在床;而更多的是贫困户和低保户的孩子。遭遇这样家庭的学生,中考成绩自然不会好到哪里,也只能考到槐中就读。怎样实现低进高出,圆了孩子们上大学的梦?五台县槐荫中学党支部以党性为准则,以党员为骨干,以教育帮扶为方向,确立了由国家、社会、学校、爱心人士组成的“四位一体”教育帮扶机制。东冶镇瑶池村高二学生毛庆玲、毛慧玲是两姐妹,父母离婚后,由爷爷奶奶供养上学,每次在校生活费都要向亲戚邻居借。学校了解到这个情况后,牵手北京一爱心人士每人每月资助生活费200元,两姐妹一年10个月享受4000元。学校又每年资助固定接送车辆费1200元,保障安全,让孩子们无忧无虑地学习。
留的寸草心,报的三春晖。学校用“润物细无声”的暖心教育既解决了贫困学生的困难,又激发了学生求学上进的积极性。定襄县河边村学生惠禹童,家庭贫寒,考入槐荫中学后努力学习,学校党支部就联系中国保利集团驻五台县帮扶工作队,为她争取到年奖励资金5000元。今年,她以优异的成绩达线二本,考入山西警察学院。耿镇松岩口村李瑞青,家庭经济困难,考入槐荫中学后偏爱日语,学校就投其所好,重点培养小语种类。果然如鱼得水,学习成绩直线上升,今年高考达线二本,日语得分89分,考入晋中学院。4年的时间,仅五台山善住寺僧人和河北爱心人士李明洋、薛长龙等就拿出16.4万元,资助学生163人次,使26个村的农村困难学生完成了学业。同时,学校为困难学生落实国家减免的学杂费72.8万元,帮扶学生1820人次。发放助学金192万元,受益学生1920人次。集中体现了教育帮扶农村学生,助力乡村振兴的根本所在。
正象槐荫中学党支部书记高钧所说:“乡村振兴包括五个方面,而山区教育就占据了人才振兴、文化振兴二个方面。”事实也正是如此,槐荫中学能够直面教育困窘的现状,不气馁、不退缩,励精图治,努力寻找办学新途径,大刀阔斧地开展基础设施建设,创新教学教改,以德育人,奉献爱心,浓墨重彩谱写出了一首划时代的“四部曲”,为提升山区教育质量,探索出了一条农村中学如何办、怎样办的新路子。